(3)所投产品属国家医疗器械管理的,一类医疗器械须提供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二类及以上医疗器械须具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如有),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其他补充事宜1.操作流程:(1)供应商初次使用电子交易平台时,请先阅读【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陕西省西安市)】网站〖首页〉服务指南〉下载专区〗中的《西安市市级单位电子化政府采购项目投标指南》,并按要求完成诚信入库登记、CA认证及企业信息绑定。(4)本项目采用不见面开标形式,供应商可登录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陕西省西安市)网站〖首页〉不见面开标〗系统,在线参加开标过程。
若所投产品为进口产品的,投标人为代理商须提供完整授权链的产品代理授权书,且授权范围需包含本次采购项目内容。自然人只需提供身份证。(13)《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工作的通知》(陕财办采〔2020〕15号)。【化工仪器网 市场商机】 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是一种通用、紧凑型离心机,能够实现样品的批次可重现性,并能对样品温度进行绝对控制,是高通量临床应用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生物化学研究的理想选择。(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合同包1(大容量冷冻离心机)特定资格要求如下:(1)法定代表人参加投标的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身份证,委托代理人参加投标的提供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该多功能、高容量低速离心机能够兼容大样本数量和体积,在落地式冷冻型产品中表现出优异性能。四、建立统筹完善的制度体系结合长三角各地在绿色发展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政策优势,在示范区内突出机制创新和改革成果有机整合,重点突破污染防治体系、区域治理政策和空间管控制度的不协调、不统一,探索建立可示范推广的制度建议。
依托六五环境日、低碳日、节能宣传周、无车日、地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开展节能绿色主题宣传活动,探索建立基于绿色行为的市民绿色生活积分体系,倡导市民参与衣物再利用、光盘行动、低碳出行、造林增汇、节约用水等活动。强化示范区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对水、大气环境源解析及达标路径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监控技术、新型污染和区域污染防治技术、特征生态建设和生态功能恢复技术、政策制度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和投入,为加快解决示范区乃至长三角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推出先进有效的绿色发展政策、提升示范区科创综合水平、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绿色创新体系提供有效的科研技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补齐城市污泥与工业固体废物终端处理处置短板,完成青浦区生活垃圾焚烧(天马焚烧厂二期)及干化污泥处理设施、吴江区生活垃圾发电扩容等项目建设,并实现稳定运行。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集中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充分探寻示范区绿色发展路径,特制定本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加强城市新区和新建园区绿化建设,有效增加森林面积。
至 2035 年,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二)统一监测,实现环境数据共管共享加强示范区水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协同的大气环境监测评估体系。试点道路雨水花园等雨水生态处理处置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建成区地表径流总量。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推进长三角示范区供应链环境服务建设。围绕示范区建设目标要求,突出示范区核心价值,明确示范区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打破行政边界藩篱,形成一批体现融合、共治、共享的集聚政策和创新制度。
以公共领域为重点,推进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新能源化。推动绿色回收体系建设,健全废旧机动车、废旧电子产品等大宗废旧商品的回收处置体系。
根据长三角区域相关要求,同步实施更为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在示范区理事会统筹协调下,示范区执委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要任务和改革事项落地的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
研究探索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建设与绩效、生态损害评估、生态质量气象预报、生态安全气象预警、环境应急响应与快速决策等技术体系,逐渐形成支撑区域共同管理、共同决策的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支持体系。以支撑区域环境情况质量预测预报为重点,研究发布相关技术规范。打造淀山湖、元荡生态绿心,强化生态要素保护与修复,保障蓝绿空间完整性和贯通性,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优化执法模式,深化公众参与。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生活垃圾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模式。
加快港口码头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与监管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干散货堆场码头全面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实现封闭储存,并安装粉尘在线监控设施。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发挥规划环评宏观把控和引导作用,促进项目环评提质增效。
至 2035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到 100%。严格施工和道路扬尘监管,推广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强化施工扬尘监管,推广运用车载光散射、走航监测车等技术,检测评定道路扬尘污染状况。
构建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管理、生态化种养的循环农业生产新模式,形成统一的农业绿色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用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一)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全面淘汰小型燃煤(重油)和生物质锅炉,实施燃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对区域内每小时 65 蒸吨及以上燃煤(重油)锅炉和生物质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城市周边森林建设,打造以森林为主体的郊野公园。加强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跨界衔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鼓励依托专业宣传机构和团队主导生态环境宣传,借助社会组织、第三方专家等多渠道,将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渗透化和立体化,在示范区内构建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深化太浦河区域生态环境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太浦河区域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跨区域应急联动,强化联防联控,共同防范和应对跨界环境污染。在现有河湖长制的基础上明确断面水质达标职责,将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作为管理职责,通过统一的监测、管理和考核平台进行水环境质量的跟踪评估和绩效问责。
完善集成一体的管理体系:统一标准,建立协同管控要求框架。至 2035 年,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国控断面优 III 类比例 100%,太浦河水质达到Ⅱ类-Ⅲ类,其他水体水环境不低于 IV 类。
加强绿色发展源头管控,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变,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目标措施。统一水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先行衔接跨界地区水环境自动监控站点体系建设。
结合城镇集中居住区旧城改造、道路改造、新建小区建设等工程,推进区域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高雨水利用率及污水处理效率。以城市包装废物减量化为突破口,在快递行业推广逆向物流,减少城市快递包装废物。推进引入相关行业专家予以环境执法专业指导,将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生态环境非政府组织、专家以及市民等公众力量引入执法监督实践中。加强事中事后环境监管,按分级分类监管要求,采取差别化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基于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及政策体系,探索整合节能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管理要求,推动形成横向统筹、纵向协调、区域联动的管理机制。依托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长三角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气候气象资料和近地面高程等信息和数值模拟体系的信息共享。
加快推进新塘港河道综合整治、嘉善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完成嘉兴市北部湖荡整治及河湖联通工程(嘉善片)、姚庄镇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提升工程、元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嘉善县西塘污水处理厂扩容、吴江西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吴江芦墟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建设工程。探索两证联办模式,在先行区域试点开展对固定污染源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两套手续的集成融合,探索实行一链式高效审批。
紧邻示范区边界的三个区域作为规划协调区,包括虹桥商务区除青浦区以外的区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昆山市淀山湖镇、锦溪镇和周庄镇,面积约 486 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推广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